BIM百科 | 用Revit进行钢筋建模和碰撞检测

2017-04-19
韩兰若
3146

【4月17日,成都/长沙】柏慕联创联合一砖一瓦推出BIM系统实战新课程(土建/机电,22天)



获取《每日一技,我的成长轨迹》汇总

· 请访问柏慕联创官方网站: www.lcbim.com ·


声明:本文已获原作者授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

抱歉好久没更新,非常惭愧。最近建模事业一直被其他的工作耽搁着,我可能逐渐沦为了一只画图狗。包括今天要说的这个钢筋本来也不是我计划中的内容,但是再拖下去感觉对不起大家,所以今天算是插播讲一下钢筋建模的问题。

钢筋建模的产品市面上有Tekla, Bentley, allplan, 当然还有revit。Tekla主司钢结构;BentleyProstructureProconcrete 模块可以做钢筋,Prosteel模块做钢结构的;allplan是预制构件设计软件,自动根据参数为楼板等生成模板图和钢筋图,可直接和预制构件工厂协调生产,利用该软件,上海浦东新区惠南新市镇实现82天完工13层楼的装配速度。相比众多专业的软件,Revit的钢筋设计显得比较简陋,不过也比较容易上手,在复杂的情况下可以用来进行钢筋设计,技术沟通等。

首先我已经用revit建好了立交桥的桥墩(有空补上建模过程),长下面这样。

先给这个上部结构拉一个截面,然后进入视图,选钢筋

然后就会出现钢筋的样式,这里需要一个U型的, 选好以后要安放在平面上。安放的平面可以选择当前所在工作面,较近的表面或者较远的表面三种,安放的方式可以选择平行工作面,平行表面,和垂直于表面三种。如果选择平行于工作面,是下图。

垂直于表面,下图。

这里选择平行于表面。

顺便如果一开始发现钢筋是一根线不是一个实体的话,选择下方任务栏里的细节程度,选择中等细节就好了。

有的时候可能右面的样式不满足需求,那么我们可以自己编辑。选中钢筋,选择编辑草图。

出现编辑界面,然后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改变钢筋的形状了。画好以后点对号。

钢筋的尾巴应该要弯一下,这里不用自己画,主要选中钢筋,在侧面的属性栏里选择首尾弯90°。

应用。好了。

因为这是一个箍筋,需要按照 200mm 的间距摆放,我们换到正面看一下。

正面这个结构是不平整的,但是钢筋需要紧贴着底边以40mm的间距来排放,意味着钢筋的长度也要根据这个构建的形状进行适应性变化。所以在设置钢筋组的时候,需要选择一个自适应的选项。选择钢筋——点选可变钢筋组——选择最大间距——200mm

把最右面的钢筋拉出来。钢筋体现出自适应性。

这里留空40mm可以到构建属性栏里更改,构造一栏里的钢筋封面那里选择。

这根H16就画好了,不过这只是箍筋的一半,现在还要画另一半。这两根箍筋要在一个水平面上,这里就有一个平面约束的问题。画好另一半以后,转去侧面。

用对齐命令放置于同一平面上。

此外,钢筋还有两种约束。第一种,边线约束。比如要规定下图这根钢筋距离最外层有一定的距离。选中钢筋,选择编辑约束。

进入编辑模式。选中倾斜的钢筋定位线,软件自动寻找与之平行的约束线,就是最右侧的构件边线,出来一个输入框,可以填一个数值,用来约束该钢筋位置。

点确定,搞定。

第二种,钢筋彼此约束。如果我想要放一根直筋在一根已有的钢筋旁边,如果我不开钢筋约束,存在这样的效果。新放的钢筋和已有的钢筋位置存在冲突。

开了钢筋约束以后。新放的钢筋只能放在已有钢筋的旁边,不可能产生冲突。

此外,钢筋之间的位置关系还会自动约束,比如横纵交错的箍筋中,里面的箍筋无法移动到外面来。用好这些约束和自动布置会很快完成建模。不过有个问题,钢筋种类繁多,分布复杂, 很容易密集恐惧,分不清彼此。合理的配色能让设计更清晰。这里介绍怎么给不同种类钢筋配上不同的颜色。

在视图栏里选择可见度——物体风格

在钢筋下面选择新建,输入名字等细节,然后在线条颜色一栏里选择不同的颜色。

确定。选中新的钢筋H13,在类型属性里的图形分类里选择刚才定义的13。顺便,如果想创建新的钢筋,也在类型属性里更改钢筋直径。

现在再看发现新改的颜色已经应用到钢筋上了。

现在到三维上看一下效果把。发现大部分钢筋只有线条。

选中还是二维的钢筋。在属性栏里选择可视状态,勾选以不阻挡呈现,以实体呈现。

被选中的部分变成了实体。

变成实体以后就可以用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测了。导出为NWC。

打开navisworks, 因为上部结构和桥墩里的钢筋搞不好会碰撞,所以我们来建立一个测试检测一下。

稍微还是有一些碰撞哈哈。回头去改一下。。。

总之钢筋的建模和检测就是这样了。

下回见。









柏慕联创BIM技术服务

BIM设计 | BIM咨询 | BIM培训 | BIM人才

· 点亮建筑新梦想 ·


BIM落地应用践行者形象墙.jpg




Source:知乎
Write your comment right